|
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化调整频率明显加快,大学本科专业的撤销和新增已成常态。
+ }& p v$ g( L% |+ P# _* ^# |! c今年以来,国内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示拟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。其中,四川大学拟撤销31个专业,兰州大学拟撤销3个专业,湘潭大学拟撤销7个专业……陕西高校也不例外。2 d+ [* \$ i$ G, l# N6 Q
; P4 l5 O- Y8 v n最新一个是西北大学。8月23日,西北大学正式发文,拟申请撤销本科专业多达7个,拟申请备案专业有4个,另外还打算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。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,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
: n5 y( w+ }1 j: f) K9 h; s
, p: A+ v. ?9 w4 z2 |8月23日,西北大学发布《关于2024年度西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公示》,拟申请撤销汉语言、金融工程、财政学、管理科学、图书馆学、广告学、视觉传达设计共7个本科专业,拟申请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。同时,还拟申请备案4个专业,分别是:人工智能专业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数字经济专业。
3 C& B4 B$ a: g& \( J
1 G$ l+ I; p8 G: W5 Z根据西北大学官网介绍,西北大学设有87个本科专业,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此次拟撤销7个专业,动作不可谓不大,尤其是汉语言专业的撤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。
8月27日,百理君了解到,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,通常所说的中文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,这个专业正常存在。学校出于专业招录情况、就业情况、学校资源配置情况,综合考虑,拟定这样调整,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。
) S/ L$ n$ B+ E2 p
# f8 |) [3 a- j6 i; m6 {/ Z西北大学并不是今年第一个拟调整本科专业的陕西高校。
7月23日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《关于对2024年拟新增与撤销专业的公示》,拟增设生态修复学、生物信息学、土地科学与技术、智能建造、数字经济等5个本科专业及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,撤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、电子商务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,预申报运动训练专业。
8月19日,西安邮电大学官网发布《关于2024年调整本科专业情况的公示》,拟增设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,撤销国际经济与贸易,同时还特别明确智能视听工程为调整专业名称。
8月23日,西安财经大学官网发布《关于我校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拟增设本科专业和拟撤销专业的公示》,拟增设数据科学、 足球运动两个专业,撤销农林经济管理。5 J8 `+ i) o U- g9 \ T
: X$ h5 J& o$ i. A$ O
通过公开消息可见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西安理工大学、西安工业大学、西北政法大学等陕西高校,也在开展专业设置调整工作。
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今年3月份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24年度新增专业、撤销专业、专业调整及2025年新增专业预备案申报的通知》中列出了相关的各种具体要求,十分细致——* L( }9 | J( M& Q8 E) N1 R
9 m6 y7 ?, {" F; ]' Z) A: t对于申报专业,强调必须是依据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设置专业,确保新专业质量达到设置要求。对于达不到《标准》基本要求的专业,原则上不予备案。对于生师比过高或专业数量超过5个的学院在没有调整优化计划的前提下不予增设新专业。
5 B/ D+ P/ }; c2 `5 R, b$ w3 f# i+ W# o% L$ \1 ]
与此同时,新增专业还须具备7项基本条件:
6 Q% g( C- g: y0 q' Y# f) V2 `4 X
1.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规划;9 x5 v$ Q0 x6 p/ l6 @6 i; G i
3 D! {1 b3 |& E5 @. N" S
2.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,有保障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;1 m; i E0 S3 ?8 w- P* N6 @+ F
; J& o: Y: O9 p
3.有相关专业或专业群为依托;6 a+ W7 X* m) ^5 }$ z+ \! b
6 E# F) s9 e, Q5 \: Z4.有旺盛的社会需求(拟设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);
- z9 {/ S- t* a1 Z. f
1 e4 Z1 M5 A' ^2 I* K# a* _$ G5.有科学、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;
7 q* b4 c& Q! U% r: C7 G, S0 H
; n0 x5 ~9 [% k; [6.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;
1 Q1 b6 R6 |6 f0 ^9 F' ?& j, E: ?/ h+ ~4 A; B
7.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、教学用房、图书资料、仪器设备、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,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。( K+ a& C2 t8 {3 S8 s6 i
) e$ v; w2 l& `# h" G2 L& `对于跨院(系)设置的新专业,相关院(系)必须协商落实上述办学条件。
. h: t- @& F; h% y4 p, T4 z- w; H8 E- G" H( N3 Z8 H
同时还强调,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、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,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。优先设置契合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,对接当前急需的新兴产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,就业形势好,文理、理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。3 i l; G2 }* _/ l
* P9 E$ }# i3 `3 ?% Z [ D! U对于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,则强调依托学校现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本科专业申报,重点支持增设国家急需的电子信息、大数据、网络空间安全、集成电路、生物与医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。
: T( X8 q3 }9 [/ v) v( K
2 ^" ? R5 D& X, l! g7 U对于撤销专业,要求是:连续5年不招生的现设专业,原则上应按撤销专业申报,新增本科专业的同时加快淘汰老旧专业、“同质化”专业,各单位应主动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。
& k) E" g" a \5 d" N) p$ s" [* ~9 e* B2 h" v9 x, ]
此外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将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,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的,应符合办学定位,并已列入正式发布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。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《关于做好2024年度本科专业申报及预备案工作通知》,对于申报新增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一致,但撤销或停招专业,则分为三种情形:
1 n6 n8 t+ P/ e' `0 P2 v: o, h2 K
1 J4 y- A9 i1 m% b3 E一是,学校将现设本科专业在招生就业、人才培养、师资条件、学科支撑等质量成效,作为撤销或停招专业的重要依据,并按照《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》要求,适时撤销布点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50%且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低于本专业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。) c! Y( ?9 Q" j" }
. }4 a5 Y/ P; m9 l+ T* V% e5 l二是,2023年度已纳入学校《2023年-2025年专业设置调整实施计划》,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2024年度撤销专业,本年度学校将直接撤销。
& o7 [" H& M& j5 i( D3 h- r, Q, y1 @" d/ R" `: v5 ~
三是,学校应主动申请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、就业率过低的专业;主动申请撤销或停招学科支撑力弱、专业办学质量不高、不符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的专业;连续5年及以上未招生专业,学校直接按撤销专业申报。( v2 y7 U# L2 ^. ?
! ]$ W8 r. Q5 C. F. {/ X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高校发布的公示里出现了预申报专业。这是因为从2023年起教育部正式施行新增专业预备案制度。即,计划申报新增专业,须提前一年进行预备案,提交增设专业理由和基础等材料,第二年方可正式申报。为什么这样做?未来发展如何?
3 d5 |5 w/ H5 d/ ]7 P! |! v7 v* Z" B" q4 k8 K9 U& b! X v: r9 _. y
全国高校纷纷调整专业,为什么这样做?未来发展如何?围绕一系列问题,8月27日,百理君采访了多位专家。* r) @# n- R/ _: {
1 r% `) B& F3 r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:1 D8 ]7 K, b/ ^8 s7 d/ e R3 j7 P
( s9 N$ R, _& o' E9 c& t去年开始高校进入了“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”
" V) `1 z9 g) h2 A1 d7 x1 }- c
) i0 Z0 n, ]" ?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,2023年,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明确提到,到2025年,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。可以说,近年来高校新增、撤销专业“动作大”是必然的。但社会舆论不应以新增、撤销专业的数量来评价优化学科专业的成效,而要关注高校新增、撤销专业,是否进行严密的论证,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,优化学科专业不要追求速度,而要强调质量和特色。
6 g7 ^3 u6 l2 f
4 h! F8 u$ H. l% t熊丙奇分析,从去年开始,我国高校进入了“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”。今年3月,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。当年本科专业增设、撤销、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,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。其中,新增布点1673个,撤销布点1670个,另外,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。这是具体落实此前的本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改革,加大优化调整力度。) r8 a/ E! B) `# O) S% d/ \
& T" i9 ]" m* M2 z6 A
熊丙奇提醒,在具体调整专业设置时,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。首先,高校新增专业,大多为舆论关注的“热门专业”,但这些“热门专业”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,学校是否有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,还需进一步深究。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目前,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,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。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,是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,但是,如果高校不顾办学定位、办学条件,一哄而上举办这些热门专业,就会出现在有的学校,这些专业办学质量缺乏保障,以及由于同一类专业招生规模大,社会需求跟不上而出现“热门变冷门”的问题。概而言之,各高校应该利用此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契机,推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,完善专业设置的专业机制建设。. E3 c( X4 H5 J* s v, B6 a
, P# v3 ]6 d* W2 q
▍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林梅:9 J# [) i* k5 C+ o
- w( C4 s# V9 m
未来方向为跨学科融合,要妥善安置所撤销专业的教师
# E* B u2 I2 }6 P: E) T9 P6 j. e. _* y6 ?* D# E3 C M6 @
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、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林梅说,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,导致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调整,一些传统专业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。与此同时,与智能技术、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以及环境科学、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则顺应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,为适应这种变化,高校顺势而为,优化专业结构,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,提高教育质量,避免资源浪费。3 Y. O0 g) {1 B% ]1 A3 c% T0 v$ t
. h1 y4 D% D$ r在未来,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跨学科融合的方向迈进,这代表着各个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,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变得更加深入。此外,高校学科整合将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,教育将与产业和研究紧密融合,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7 T4 H6 _, T% b1 q( h& [
5 E# O6 f8 A. c/ a3 W林梅表示,对于被撤掉专业的老师,高校应采取一系列妥善的安置措施,以确保既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,又兼顾教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。高校应鼓励并支持这些教师根据个人兴趣、专业背景及学校需求,转岗至其他岗位,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相近学科的授课、实验室管理、教学辅助等岗位。对于部分希望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教师,高校应积极推荐他们到相关企业、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工作,通过校企合作、产学研结合等方式,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。
# }) \; n4 p% [ s7 B5 d, r
% ^$ j% i% U w' N- k& D) n+ K林梅提醒,在进行专业调整时,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,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,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,确保新增专业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方向,避免盲目跟风或资源错配。同时,对于拟撤销的专业,也应进行充分的评估,确保其不再具备发展潜力或市场需求,以避免浪费教育资源。) W3 G/ z& g3 d9 a
! q( D8 C* U0 K5 _
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孙光峰:
5 m D1 w3 S5 H3 h3 z" a: Y
5 ^8 W) k4 J& H* t5 I专业为王,出生率下降,高校正在未雨绸缪
* d! W. h J5 v, `" L1 y( A! I
; E8 ~7 P. y$ {" 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、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孙光峰分析指出,高校里,有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,因此就会有招录不满的情况,专业口碑就会受到影响,家长现在很看重专业的就业情况,再者目前教育部对高校就业率的监管也是很重视的,所以高校对专业做出动态调整,同时申报新的专业。
! C% p5 p7 U/ L2 h& M
1 \! b* _! o$ p# g1 z8 s8 Q+ f孙光峰分析,高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,做出调整,是与时俱进的表现,现在是“专业为王”的时代,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在下降,多年后会影响到高校的招录,高校这样做也是未雨绸缪,保留优势学科,立足长期发展。此外,关于专业撤销后教师的去向问题,孙广峰表示,可以调整至适合任教的专业或行政等岗位,总之,不能为了老师不失业而让学生失业。
( A7 `% [4 _) A+ }" I$ U6 M' Q4 B' _& d6 y* \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