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. B, D6 @3 w9 y2 W4 d制图何将 昨天,北京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北京人口调查报告,首次披露了环线人口分布情况。数据显示,人口分布呈现由二、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的特点,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.9万人,占全市的51%。外来常住人口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,其中有65%的外来常住人口住在四环至六环间。6 L% d% y. O6 U8 o5 O
数据亮点
0 ~0 j7 L0 X! @7 u( j人口增量增速“双下降”
' h, Y* z; f' y4 c4 q据记者了解,此次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调查报告,数据来自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。据了解,2014年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在全市抽选3%的居民住户进行调查,涉及300个街道和乡镇、999个社区居(村)委会、1940个调查小区。8 W# U" ]8 H) ]0 A+ e
数据显示,2014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.6万人,与2013年相比,增加36.8万人,增量减少8.7万人,增速为1.7%,比上年下降0.5个百分点。虽然增量在缩减,但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,人口密度也逐步上升。数据显示,2014年,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/平方公里,比2011年增加81人/平方公里。% D# Z$ S5 H- w; C4 c( g
此外,统计数据显示,全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18.7万人,与2013年相比,增加16万人,增量减少12.9万人,增速为2%,也比上年下降1.7个百分点。与常住人口趋势相同,常住外来人口增量比重大幅下降。8 q2 c# v( j, y) N& r
五六环间常住人口最多
5 N; i8 G# E; q7 A, E4 p1 a调查显示,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,即由二、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。三环至六环间,聚集了1228.4万的常住人口,占全市的57.1%;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,占全市的43.8%;五环以外1097.9万人,占全市的51%。以此计算,三环到四环的常住人口达287.5万,占全市的13.4%。
) L8 {. R- B1 J7 P# ?2 I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基本一致,且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。三环至六环间,聚集了637.6万的常住外来人口,占全市的77.9%;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.1万人,占全市的65%;五环以外422.5万人,占全市的51.6%。
. l6 n1 h4 g* @+ p# `6 z具体到环路间,二环内常住人口最少,达148.1万人;而五环到六环常住人口最多,达到580.2万人;六环外常住人口次之,达517.7万。以此看来,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.9万,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1%。) n6 F1 b5 {1 r: D6 U+ V, l9 D" J
而具体到常住外来人口,数据显示,二环内常住外来人口仅40万,随后逐渐增加,二环到三环常住外来人口77.2万,三环到四环为105.5万人,四环到五环间为173.5万人,五环到六环间常住外来人口最多,达358.6万人。而六环外常住外来人口却只有63.9万人。以此计算,有51.6%的常住外来人口住在五环以外。% T" F: _' ?% O. \( i0 C
专家分析
' i. e4 s/ Y" y* c人口向郊区集聚趋势将更明显
$ S! n7 |6 Z& z8 I! A& h- t市统计局方面指出,十二五以来,常住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增量、增速保持“双下降”趋势,这既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,也与产业结构调整、非首都功能的疏解,生活成本、交通成本提升有关。据市统计局方面介绍,从环路上看,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基本一致,均是由二、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,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。' l% G5 L8 s7 ^" r1 h
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宋月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人口环路分布呈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,这与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有关,也与人口承载情况有关,中心地区人口承载能力有限。此外,常住人口涵盖户籍人口和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,结合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占比越来越重的趋势来看,由于经济收入有限,就居住地而言更倾向选择聚集在价格相对较低的外环。在宋月萍看来,这种向郊区聚集的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,地铁线路的开发导致居民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,随着通勤成本越来越低,工作和居住的分离情况也会更加明显。宋月萍称,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北京人口调控因素影响,以证管人、以房管人、以业控人,使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。2 B$ V9 U4 z- x9 V' c7 d; g1 Y
9 \ s& ~( ]& Y4 Y" y# x+ {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