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
关闭窗口

简单4步,开始与 传播网-传播网门户网站(www.icbw.com.cn) - 传播网! 对话吧!

1. 打开你的微信、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   2.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
3.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   4.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!

传播网-传播网门户网站(www.icbw.com.cn) - 传播网!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打开微信扫一扫
查看: 52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成都53岁窨井盖藏身老街仍“在岗” 市民担心被偷

[复制链接]

5万

主题

6万

稿子

18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8274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11-23 15:11:15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来自: 四川成都
9 c0 ?4 a! b- g4 V2 f  z

  1963年制造并使用至今的井盖,引起市民们的极大兴趣。

  11月16日,成都金牛区马鞍西路,车流如织。两旁林立的都市化商铺,已很难让人联想起,这儿是成都较早的街道之一。

  近来,市民李先生路过此处时,发现一个看似普通的窨井盖上,标明的铸造时间竟是1963年,算下来已走过53年的光景。随后,老井盖守护老街的故事传开,引来众多市民的关注。

  历经这么长岁月洗礼,老井盖为何还能正常“上班”呢?对此,成都排水设施管理处表示,这与其使用的球墨铸铁有关。但目前,保存如此完整、正常工作的老“窨井盖”,在成都已是寥寥无几。不少市民呼吁,这面见证成都变化的井盖“退役”后,能有博物馆将其收藏保护。

  推测:成都最后的高龄服役井盖

  16日上午,马鞍西路街道上,除了不少逛街购物的街坊外,还有从外地赶来的黄先生等人,站在街旁观赏被称为“老古董”的窨井盖。

  “它‘藏’在马路中央,所以平时不易被人注意到。”李先生说,他也是一次偶然路过时,发现这处窨井盖的不同。记者见到了这个“老资格”的窨井盖。神奇的是,虽然不断有车流通过,这个井盖不但没有老化腐蚀,反而变得更加锃亮。

  井盖上,除了一个“污”字表明是排污标识外,还有“成都市人民委员会”、“城市建设局”13个大字,个个清晰可见。从小在这条街上生活的76岁曹先生推测说,这可能是成都最后一个还在“上班”的高龄窨井盖。

  专家:保存至今与铸造工艺有关

  “最难想象的是,经过这么多年风雨,它还能这么的坚固。”对于众多市民的疑惑,成都市排水设施管理处排水科负责人解释,主要还是这处井盖,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球墨铸造技术,并选用了上等的材料,“通过该技术,可以使井盖的韧性变高,使得它能很好地承受碾压,还具备良好的抗腐性。”

  “这样的井盖已经很少了,但它却反映出成都的排水历史。”该负责人说,新中国成立之后,成都的排水系统历经“雨污合流”、“雨污分流”等,“就在大伙儿行走的脚下,便有一个连接成都各地的排水网。”

  而如此庞大的排水系统,至少可追溯到唐宋时期。2014年,成都市考古队对春熙路正科甲巷空地进行抢救性发掘,发现一条宽1.6米、高1.1米的“下水道”,属于唐宋时期的手笔,“但经过屡次的城市改建,这些古老的排水系统,大多已湮没于历史了。”

  市民:担心被偷希望博物馆收藏

  “以前在解放路附近,也有这么一个井盖。”热心市民李先生说,但他最近再去看时,已经更换成新的井盖了。

  “老井盖的故事传出去后,很多人都跑这儿来看。”附近居民王女士说,“很担心有小偷把它撬走当废品卖掉。”

  对此,不少市民自发看护起了这处井盖。同时,他们也呼吁,等到这处带着老成都记忆的井盖“退役”后,帮它找到一个好的“归宿”:希望能有博物馆收藏,让更多的后人了解老成都的历史。

 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实习生李琴摄影刘陈平实习生蒋钊

$ h7 x  R: P$ J) u& g
新浪微博 QQ空间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 传播网-传播网门户网站 ( 蜀ICP备19023435号 )  

GMT+8, 2025-8-1 19:59

Powered by WW.ICBW.COM.CNtechnical support:传播网

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